山东大学何中华教授应邀做客欧洲杯下单平台“学习大讲堂”
发布人:欧洲杯下单平台  发布时间:2023-07-20   浏览次数:15

         在第28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,4月21日上午,欧洲杯下单平台第十五期“学习大讲堂”在文科楼364学术报告厅开讲。本期特邀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何中华担任主讲,何中华教授以“读书 思考 写作”为主题,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体会。讲座由学院党委书记刘福政主持,学院部分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参加。       图片      讲座伊始,何教授就指出读书、思考、写作是做学问的人必不可少的三个基本环节,它们之间存在相互强化,积极互动的良性循环的关系。在如何读书方面,何教授强调了四点:一是要把读经典作为重头戏,树立对经典的敬畏;二是读书中还要注意不同文本相互解释的关系,形成明确的“意义网络”;三是读书还要与思考相结合,读出文本背后的意蕴;四是在读经典过程中还需要克服“自卑”和“自负”两种错误心态。在阅读内容上,何教授认为要抓住两头,一是“源”,就是经典著作,这是学术的源头,要精读;二是“流”,这是学术的前沿、潮流,可以泛读。忽视前者,就会缺乏学术根基,忽视后者,就会丧失同学术界对话的能力。何教授还列出了不同时期的东西方哲学经典“书单”与师生进行分享。在思考与写作方面,何教授分享了三点体会,一是要注重学术语言的洗练;二是要逻辑自洽;三是要做好读书笔记。根据自身体会,何教授强调了做好读书笔记对于思考、写作的重要帮助。他认为,读书笔记可以记录转瞬即逝的灵感,可以突破思维的局限性,还可以训练一个人思考的逻辑性等,勉励师生在阅读的同时,勤于思考,做好读书笔记,实现读书、思考、写作的良性循环。

         随后,何教授分析了三种对待学问的态度,即把学问当职业,作为谋生手段;把学问当事业,把学问当作目的本身来进行;三是把学问当志业,把做好学问当作自己的志向来坚持不懈的做下去。他勉励师生,把做好学问当做事业、作为志业来追求,只有对学术心怀敬畏,孜孜以求的去探究,才能做好学问,取得成效。

      在交流互动环节,师生踊跃提问,何中华教授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。图片

  最后,刘福政书记代表学院对何中华教授表示感谢并做了总结发言。他指出,何教授的报告既引经据典,又结合自身的心得体会;既切中要害,又语言幽默风趣,解决了大家在做学问过程中遇到的许多迷惑和难题。讲座的内容不仅是对读书、思考、写作有很好的指导价值,也对我们为人做事有深刻的指导意义。刘福政勉励青年教师和学子,把做好学问为志向,多向学术大家学习,乐读书勤思考,争取在学术研究上取得更大进步。


图片

   何中华,男,1962年7月生,山东莒南人,中共党员。现为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,兼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、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事等。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社会发展理论。在《哲学研究》、《哲学动态》、《学术月刊》、《天津社会科学》、《文史哲》等刊物发表论文300余篇,出版《哲学:走向本体澄明之境》、《社会发展与现代性批判》、《重读马克思》、《历史地思》等著作。2009年获“全国模范教师”称号;2015年入选中宣部“文化名家暨‘四个一批’人才”;2016年入选中组部“第二批国家‘万人计划’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”;2018年入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。




 
 
Baidu
sogou